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思政| 团学工作| 正文
我院开展“数智赋能红色路,青春筑梦罗汉里”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社会实践
时间:2025-08-14
浏览:

近日,我院 "玉融数炬・红途青行"社会实践队以"数智赋能红色路,青春筑梦罗汉里"为主题,赴福清市罗汉里闽中游击支队旧址开展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社会实践。实践队通过实地探访革命老区、观摩红色文物展陈等形式,系统梳理罗汉里红色历史脉络,全面考察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活动期间,队员们深切感悟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重点围绕"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与"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两大主题展开专题研讨。结合大数据分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智慧,彰显新时代青年学子以科技之力赓续红色血脉、以数字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红色足迹映初心,革命精神永传承

罗汉里旧址承载着闽中游击队的峥嵘岁月,双福寺的斑驳砖瓦诉说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实践队踏入福清市罗汉里这片红色热土,在青松翠柏间追寻历史的回响。队员们驻足于斑驳的堂前,触摸弹痕斑驳的墙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诗句依稀可辨,与《七律·长征》的铿锵诗句遥相呼应;古寺天井中,队员们围坐聆听老游击队员后代讲述“寄福银”的故事——当年群众冒险为红军藏匿粮饷的鱼水深情,至今仍令人动容。

在罗汉里红军广场的党旗下,实践队中的党员们庄严列队,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在山谷间回荡,与80多年前红军战士的呐喊隔空呼应,激励着我们将“罗汉里精神”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随后,全体队员在“重走红军路”活动中,沿着陡峭的山路徒步3公里,用脚步丈量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汗水浸透的衣服成为最朴实的致敬。

故地穿行鉴岁月,青春笃行践初心

参观罗汉里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旧址、罗汉里革命史展览室及福清革命史展览室,是一次震撼心灵的体验。走进旧址,古朴房屋虽历经岁月洗礼,仍保留着当年风貌,队员们仿佛看到游击队员在此商讨作战计划,在简陋条件下顽强斗争的场景。展览室里,老旧枪支、弹夹、文书契约等文物无声诉说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详实文字,将队员们带回风云激荡的年代。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闽中游击队在荒野开辟根据地的艰辛,他们凭借顽强意志和无畏勇气,在敌人包围中闯出天地,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他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如不朽丰碑矗立在队员们心中。

在罗汉里革命史展览室,那些被岁月浸润的历史细节,更是深深震撼队员们的心。展板上,闽中游击队员们在艰苦卓绝环境里的抗争清晰呈现:1938年3月16日晚,队员们冒雨夜渡乌龙江,凭借简陋武器袭扰敌人,7人壮烈牺牲;3月下旬,那座小庙内,游击队与大批敌人遭遇,竹桥之战的惊险,游击队员以极少伤亡让敌人落水溃逃,尽显机智与无畏。还有1936年初,河村桥伏击战后,敌人疯狂反扑,游击队在荒野坚持,灵活运用战术与敌人周旋,在艰难中守护革命火种的坚韧。

在这红色的空间里,时间的厚重与精神的炽热交融。队员们触摸着历史的纹理,那些被战火浸染的岁月碎片,拼凑出信仰的模样。每一件文物都是无声的誓言,每一段故事都是热血的篇章,让队员们懂得革命成功背后,是无数人以血肉铺就的荆棘之路。

当走出展馆,阳光洒在肩头,革命精神已化作前行的力量。队员们将带着这份震撼与敬意,把先辈们的无畏与坚守,融入当下的奋斗,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里,熠熠生辉、永放光芒,以青春之我续写革命精神传承的崭新篇章。

电子邮箱:zsb@fpnu.edu.cn
招生电话:0591-85160192,0591-85260259
学校地址:福建省福清市龙江街道校园新村1号
版权所有: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545号    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3757号-2